牛肢蹄病的病因分析,营养不足是主因

三分田
杨静姿|责任编辑|2023-09-24 18:26:56

牛肢蹄病是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因为营养不足,外界环境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牛肢蹄病的多发。那么,牛肢蹄病的病因还有哪些,如何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起来了解下。

牛肢蹄病的病因

与到牛肢蹄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分别为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与遗传因素,任何一种原因都会诱发牛肢蹄病,对牛群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伤害。

一、营养因素

1、钙磷不均衡: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均衡,例如缺磷缺钙、磷多钙少以及磷少钙多,都容易造成钙磷代谢障碍,进而引发牛肢蹄病。

2、缺锌:锌是牛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皮肤的健康有关,然而蹄部又是皮肤的衍生物,日粮中缺锌将会影响蹄部角化,容易发生腐蹄病。

3、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将会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以至牛发生肢蹄病。

4、日粮搭配不合理:日粮搭配不合理,特别大量饲喂青贮饲料、酒糟以及精饲料时,将会引起牛胃酸过多并继发蹄叶炎。

1)日粮营养因素

1.1 优质粗饲料不足

多数奶牛场粗饲料中青干草供给不充分,为了产奶需要长期饲喂高精料、高青贮饲料、高酸度糟粕饲料,使日粮中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饲料比例过大,纤维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瘤胃pH 值降低,严重者发展为酸中毒。

瘤胃内环境的破坏可使黏膜抵抗力下降,屏障作用弱,使有毒物质进入血液,诱发蹄叶炎,而蹄叶炎引起角质生发紊乱,造成蹄变形。

1.2 矿物质比例失调

矿物元素在奶牛生产代谢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元素偏高或降低都会对其他元素造成影响,从而造成奶牛蹄病的发生。当奶牛饲料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时,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改变,而发生肢蹄病。调查表明,产奶量越高、胎次越多的奶牛肢势不正、蹄变形越多,而且症状越严重。

此外,微量元素(锌、铜、锰)缺乏也会引发蹄病,如缺锌会影响蹄的角化,引起蹄炎、指(趾)间皮肤增生和腐蹄病,蹄壳变形;缺铜会引起蹄关节僵硬、蹄裂、蹄底溃疡等。

二、环境因素

当牛舍地面过硬、环境湿度过大时,牛肢蹄病发病率将会呈直线上升,因此夏秋季节又是牛肢蹄病高发季节。

2.1 牛场设施因素

2.1.1 食槽高度不当

调查发现,大部分牛场食槽没有高度或高度较低,这使得奶牛不舒适,前肢负重太大,蹄变形发病率较高。

2.1.2 地面坚硬不平整

目前奶牛场地面多为立砖、水泥地面或混凝土地面,地面本身不够平整且硬度较大,加重了肢蹄与地面的磨擦,造成奶牛肢蹄挫伤。

2.1.3 牛床长度不合适

食槽和排粪沟之间的牛床过短,使得奶牛后蹄站在排粪沟里,使牛蹄长时间浸泡在粪尿中,使蹄底、趾尖角质粉化,极易引起趾间腐烂、蹄底蹄球负面腐烂等蹄病。

2.2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运动场面积过小,奶牛运动不足,造成蹄角质磨损不够,角质过长;牛舍粪尿清理不及时,造成排粪沟堵塞,粪水积聚腐蚀牛蹄;日常对牛蹄洗刷保洁、药浴护蹄和定期修蹄工作重视不够,使蹄病大量发生;发生蹄病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使蹄病越发严重。

2.3 气候条件因素

一般 6—9 月份肢蹄病的发病率偏高,高温高湿气候使奶牛容易产生热应激,导致采食量下降,机体抵抗力减弱,代谢病也随之发生,进而蹄底角质层脆弱,使肢蹄病增加。

在多雨潮湿的季节,运动场污浊泥泞,奶牛的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使蹄变软易感染发病。

冬季气候寒冷、时间长,运动场内粪尿和积雪长期冻结,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地面,开春化冻后,奶牛的四肢长期浸泡在脏污的粪尿浊水之中,牛蹄角质脆弱更易受损,尤其是后蹄趾间发生增生物、感染、腐烂。

趾间增殖可造成趾间腐损、趾畸形、螺旋趾、趾间增生物肿大。

三、疾病因素

当牛发生口蹄疫并治愈后,蹄部损伤可能迁延数十日甚至数月不得好转,甚至可能再次继发其他肢蹄病。

此外,当发生一种肢蹄病后还可能会继发另一种肢蹄病,例如牛发生蹄叶炎后将可能继发腐蹄病或关节炎。

产后疾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骨软症、酮病等易导致肢蹄病的发生。

四、遗传因素

牛肢蹄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同样有较大的关系,有些牛种肢蹄坚实其发病率相对较低,有些牛种肢蹄脆弱其发病率则相对较高。

据资料显示,夏洛莱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高达33.8%,荷斯坦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高达45.4%。

在养牛的过程中,诱发牛肢蹄病的主要病因,多半为营养因素,钙磷不均衡或缺锌,日粮搭配不合理,在牛的饲喂管理上不够科学,都会导致牛肢蹄病的多发。

因此,在养牛时务必注意牛的营养要跟得上,无论是牛场主,还是普通的饲养员,都不能对牛的营养这一块掉以轻心。

相关推荐

畜牧必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