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扫黑除恶】“知否知否”扫黑除恶之非法放贷7宗罪

时间:2025-09-20作者:fqfq7hj分类:专业浏览:2评论:0

2025年,扫黑风暴再掀高潮!热门剧集《知否知否》扫黑除恶特别篇震撼来袭,聚焦非法放贷7宗罪,揭露地下钱庄的黑色产业链。剧中,明兰化身反黑先锋,与专案组联手打击"套路贷""暴力催收"等犯罪行径,真实还原高利贷陷阱如何吞噬普通家庭的残酷真相。本季通过大数据追踪跨境资金链破解等新型侦查手段,展现2025年扫黑除恶行动的科技化升级,警示观众远离"低息诱饵"背后的致命漩涡。

       还记得2025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吗?此案中高利贷团伙被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吴学占团伙被指控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故意伤害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拘禁罪等9项罪名。
       而这起悲剧的起因就是非法放贷。大家知道非法放贷涉及的罪行有哪些吗?请往下看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高利贷犯罪并不必然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联系在一起,但有的高利贷为了保障非法利益往往就具有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质,一旦形成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通过暴力、胁迫、滋扰等手段,有组织地多次通过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进行逼债,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活动,贿赂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为其提供非法保护,就可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二、高利贷逼债各类罪
       由于高利贷高出国家规定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因此,高利贷必然和花样繁多的逼债行为紧密结合,滋生各类犯罪 比如借贷时设置隐形歧义条款,设置合同陷阱隐瞒高额利息,事后在合理债权范围外,通过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获取非法部分的利益,还可能涉嫌敲诈勒索、抢劫、绑架、诈骗等罪。
       三、高利转贷罪
       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关案例
       濂溪区建筑商彭某,以做工程的名义先后三次将个人房产抵给银行贷款,并将贷来的钱款以高利出借给于某,从中获利40余万元。2025年10月,犯罪嫌疑人彭某被法院以高利转贷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2万元。
       四、骗取贷款罪
       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五、套路贷相关罪
        所谓“套路贷”,并不是一个新的法律上的罪名,而是一类、一系列犯罪行为的统称其本质上是一系列以借贷为名,骗人钱财的违法犯罪活动。“套路贷”这类犯罪行为最初起源于民间高利贷,其后经过不断演变而成为这种不以获得被害人支付的高额利息为目的,而是以获得被害人财产为目的的犯罪行为。
       深度解析
       套路贷”是高利贷不断演化的一个结果,高利贷有如下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就是前述比较正常的民间借贷,放贷人是以本金生利息,获得利息的回报;第二阶段,是砍头息,比如借30万元,一个月利息3万元,先扣掉,借贷人拿到手27万元,借条写30万元,实际上是以27万元的本金付30万元的利息。第三阶段,就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套路贷”,比如借30万元,约定一个月利息3万元,借条要翻倍写60万元,加上银行走流水60万元,还要提供租房、车子等抵押、担保。
       六、校园贷衍生罪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
       衍生罪行
       一些校园贷公司采取的催款方式,往往是各种骚扰、胁迫、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极端的手段,这些暴力催债的行为可能涉嫌以下犯罪:
       1、敲诈勒索罪。本金的威胁返还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对超出法律保护的高息部分如果达到入罪数额,就会构成敲诈勒索罪。
       2、非法拘禁罪。为催债,借贷人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借款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3、侮辱罪。借贷人将借款人裸照和视频放到网上的行为,足以造成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之后果,如果情节严重,可以构成侮辱罪。
       七、非法经营罪
       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高利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在实践中一直存在分歧。对于高利贷行为,应该看到它的严重危害,一些非法高利贷为牟取利益最大化,或玩文字游戏,设置利息陷阱,或趁人之危,利息约定显失公平,俨然旧社会的卖身契,如同赌博一样,不能让意思自治、契约自由成为其合法的挡箭牌,也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用经济思维去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

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

2025年【扫黑除恶】“知否知否”扫黑除恶之非法放贷7宗罪

身边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

请及时举报

转载来源:平安武夷